-
電話
0510-86991958 -
Email
xss@jyjunxuan.cn -
在線詢價
-
手機站
減稅降費 消費升級
過去一年,消費降級的說法不絕于耳。在全國兩會上,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回應稱,去年消費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達到了76.2%,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。雖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9%的速度,確實略有放緩,但也不算低。同時,服務消費支出占到50%,消費結構是升級的。
隨著投資的邊際效用遞減、杠桿和債務的攀高,消費成為這些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抓手。在去年,黨中央國務院先是專門發文促消費、拋出各種消費大禮包,繼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促成國內強大市場,并點名要加快教育、育幼、養老、醫療、文化、旅游等服務業發展。
但消費確實無法一蹴而就。中國經濟之所以在L型底部徘徊多年不得出,遲遲難以筑底,就在于投資增速降下來之后,消費的增速和增量難以及時彌補這個缺口,此消彼未長。因為投資和消費是兩種不同的增長邏輯,前者“立竿見影”,后者“細水長流”。投資的關鍵詞是招商和信貸,消費的關鍵詞是營商環境和減稅降費。
我們之所以容易被“消費降級”這樣的說法吸引,更多是因為消費升級緩慢。這些年,大旅游、大文化和大健康等消費非?;钴S,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電影院、出國自由行,跨境電商和代購的興盛,正在于消費升級的外溢效應。然而,消費升級并不如市場預期那樣提速和擴容,而是在經濟下行周期里頻繁遭遇摩擦。
事實上,當前的消費不足,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公共產品的消費不足。當吃飯型消費過后,教育、醫療、保障房等公共服務產品將成為消費的主導形態。居民消費需求由私人產品向公共產品升級,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產品,而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支出將是一個很大的推動。
高質量消費之所以有別于粗放型消費,在于前者需要配套更加精細化的改革和開放。國家經濟要增長,政府分配要讓利。經濟越是發展,確權越是關鍵。穩定市場預期和化解制度性焦慮,大消費則水到渠成。
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所釋放出來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信息令人鼓舞。與大水漫灌的投資老路相比,減稅降費、改善營商環境和促進消費的新思路,更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,避免用扭曲市場的方法來根治市場扭曲,避免民企出現結構性的“擠壓”。而這一切,都是對消費型經濟的利好。消費是個毛細血管的環境,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,精細化管理,供給側改革,才能產生厚積薄發的化學反應,增長才能變得強勁。
因此,消費升級的前提是改革升級。兩年將近4萬億的減稅降費,是真刀真槍的改革,是真金白銀的讓利。只有消費者的收入及收入預期增長,消費才會不斷升級。我們需要對消費有一些耐心,以及定力。